English

商标侵权假冒新动向

1999-03-01 来源:光明日报 吕贤如 我有话说

随着市场的发展,商标侵权违法行为也出现新变化。市场发展上走在全国前面的广州,商标侵权违法行为尤为典型。

广州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商标管理部门1998年1月至9月共查处商标侵权假冒案件320件,罚款360万元,责令赔偿商标注册人经济损失92.1万元,收缴商标标识149.3万件(套),4人被送往司法机关处理。从查处情况看,近来商标违法活动出现以下特点:

———虽然市场疲软,但商标侵权违法行为不降反而有所增加。1998年头9个月查处的320件商标侵权假冒案件,是1997年全年的104%。查获的侵权商标大多是国内外知名度较高的商标,如“双桥”味精、“王老吉”、“群星”、“陈李济”药品、“555”电池、“SONY”电器、“皮尔·卡丹”、“登喜路”服装、P&J洗涤用品、“英特尔”电脑等。

———侵犯外国商标注册人的商标案件比较多。据统计,1998年1至9月,广州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共查处涉外商标侵权案件251件,占商标侵权案件总数67%。涉外商标案件多,除了因广州市是广东省的经济、文化中心,毗邻港澳、市场比较开放等因素外,还因进口商品好卖、回报率高。

———以销定产,利用晚上和节假日生产出货已成为当前造假者生存和对付执法机关的法宝,从而大大增加执法难度,也是执法机关今后改进执法方法须思考、注意的问题。

———流通领域执法难度越来越大。这几年广州市的专业市场愈来愈多,如副食品、大米、皮具、化妆品、手表、摩托车配件、服装配件、建材、电脑等专业市场。开办者们更多考虑的是眼前经济利益,管理滞后,很多专业市场成为推销侵权商品的专业市场。执法人员在这些市场执法时,发现大多数市场的摊主几乎清一色是外地人,产品的产销都有自己的网络,不对外透露,且警惕性很高,执法队伍尚未跨入市场门口,摊主们便纷纷关门,以逃避检查。流通领域内商品侵权行为和查处已成为难题。

———执行难,对假冒商标产品生产的黑窝点查处更难。每当执法队伍抵达黑窝点生产现场时,只见一堆堆侵权产品和一群打工仔、打工妹,老板不见踪迹。缺少违法主体,使执法大打折扣。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